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惑:學了圖卡工具,卻總覺得只是在「照本宣科」?從會用到精通,從執行到設計,這中間到底差了什麼?

上星期六凌晨5:30,三號風球高掛的澳門,我依然踏出家門前往香港上SPARK圖卡課程。8小時的深度學習後,我終於找到了答案:從新手到專家的路徑,差的不是技巧,而是思維模式的徹底升級。

命運的安排:延誤竟成最佳準備

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。差一分鐘錯過巴士,對面車站早到的班車,再加上香港50分鐘的等車時光——這一切看似倒楣的巧合,竟成了接下來8小時深度學習的最佳心理準備。

有時候,慢下來反而是加速的開始。

什麼是SPARK卡?不只是圖片這麼簡單

image 2

SPARK卡由香港資深培訓導師Kelvin Fung創製,這不是普通的圖片工具。它結合圖像與故事啟發,透過具啟發性的圖卡幫助使用者開啟潛意識、自我反思及創意思考。

更重要的是,它能打破語言及文化障礙,適用於教練、培訓師及促導者,為工作坊帶來深度與活力。

從「照本宣科」到「心法掌握」的蛻變

image 4

你有過這種經歷嗎?學了工具卻只會「照單執藥」?

第一次學SPARK圖卡時,我就像拿到新手機只會打電話發訊息,對真正的「智慧功能」一無所知。這次「二刷」Kelvin導師課程,我的目標很明確:不要更多「招式」,要的是背後的「設計公式」。

Kelvin導師一語點破關鍵:SPARK不是圖卡活動的簡單堆疊,而是涵蓋理論、圖卡欣賞及深層思考架構的完整系統。掌握這個「公式」,你就能像程式設計師般靈活調整參數,創造無數種帶領變化。

這讓我重新定義身份:從「會用圖卡的培訓師」升級為「遊戲化教學專家」。這不只是標籤改變,而是思維模式的革命。

圖卡的「非侵略性」魔法:為什麼有效?

image 10

為什麼有些破冰活動讓人尷尬,有些卻能瞬間拉近距離?秘密在於SPARK圖卡的核心定位:非侵略性工具。

對比兩個場景:

  • 場景一:「請介紹你最大的優勢」
  • 場景二:「請選張圖片代表你的超能力(Superpower),然後分享」

第二個場景中,參與者焦點在圖片,而非被評判的恐懼。這種間接性像保護鏡,讓人願意打開心扉。

更神奇的是科學原理:觀看圖像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和催產素(信任荷爾蒙)。當這兩種「化學武器」啟動,人們的批判性顯著降低,更願意接納彼此意見。

這不是心理學玄學,是有科學根據的溝通技術!

從「看圖說話」到「深度解讀」的進階技巧

image 11

課程最驚艷的部分是欣賞概念的步驟:Context(了解背景)、Observation(客觀觀察)

Kelvin導師展示年輕人跳火車車廂的A-G系列圖片。如果只是「看圖說話」,A-D平淡無奇,但透過深度解讀:E展現年輕人鼓起勇氣跳到對面車廂,F帶出右邊少年是否跟隨的掙扎,G則呈現少年「不知去留」的人生困惑!

這種訓練不只適用於圖卡解讀,更是系統性視覺思維能力的培養。在圖像氾濫的時代,這技能如同為大腦裝上「高清濾鏡」。

「懶人」教學的最高境界

image 12

印象最深的是Kelvin導師設計的「交叉角色扮演」:

  1. 學員分組研習不同破冰活動
  2. 重新分組,每人教其他組員自己研習的內容
  3. 結果:每人學會至少兩種新活動,還練習了教學技巧!

整個過程導師看似「很懶」,真正忙碌的是學員。這印證了教學最高境界:「學生忙碌,導師悠閒」。但這種「懶」背後,是精密活動設計和學習心理學的深度理解。

從「執行者」到「設計師」的思維革命

課程最大收穫是學會「變數控制」思維。任何活動都可拆解成變數:時間、人數、任務複雜度、分享深度等。調整這些變數,活動性質隨之改變。

例如:原本「情景觀察」的簡單活動,透過縮短時間、增加要求,就變成充滿能量的「增能活動」。同一框架,不同參數設置,產生完全不同效果。

這就像掌握了「活動生成器」的原始碼。你不再需要死記硬背流程,而是能根據現場需求即時調整創造。

image 13

從「照本宣科的執行者」升級為「靈活應變的設計師」,這是質的飛躍。

例如:這個猩猩走出來的圖片,一般人很單純看到就是一宗意外,但有沒有想像到工作人員當時的表情?猩猩之前之後又有什麼行動呢?牠是恐嚇當事人,還是想保護什麼呢?

圖卡選擇的哲學:為什麼SPARK更勝一籌?

答案在選圖哲學。Kelvin導師堅持每張圖卡都遵循「從數千張圖中精選一張」原則,尋找具多重寓意、低商業化、非擺拍的真實圖像,創造廣闊詮釋空間——他稱之為圖像的「宇宙」。

image

相比之下:

  • OH Cards的文字限制詮釋自由度
  • Points of You的擺拍圖像缺乏真實感
  • LEGO Serious Play創意無限但物流複雜

SPARK優勢在平衡:既有足夠開放性讓人找到共鳴,又有適當結構確保活動可控性。

更重要的是,圖像在人腦中記憶持久性極強。研究顯示,短暫觀看圖像後仍能記住九成內容。這種「記憶黏性」直接關乎培訓終極目標:行為改變。

專業邊界:知道什麼不該做

課程重要提醒:SPARK圖卡適用於個人發展、培訓引導,但絕不應用於心理創傷治療。

這讓我想起醫生職業操守:首先,不造成傷害。真正專業者會明確劃定能力邊界。在專業範圍內發揮最大價值,邊界外保持謙遜謹慎。這不是保守,而是負責任表現。

從執行力到身份認同的深層啟發

課程結束時我反思:這次和第一次學習有何不同?

第一次學到很多「招式」,這次理解了「心法」。

Kelvin導師分享深刻觀點:行動力不應來自對結果追求,而應源於身份認同。當你真正相信自己是某種人,就會不斷尋找證據鞏固這身份,主動學習深層技巧,每次實踐後反思改進。這種內在驅動力比任何外在目標更持久。

就像當天三號風球,當你對某事充滿熱忱,小小阻礙反而成為旅程有趣插曲。連交通延誤都變成心理準備,連風球都成故事一部分。最終我竟是第二早到達場地的學員。

真的,當你找到熱愛的事,沒人能阻止你!

永無止境的專業成長之路

回程路上反思這8小時收穫:不只技巧提升,更是認知框架重構。

真正專業成長不是線性而是螺旋式。每次回到同一主題都能發現新層次。就像Kelvin導師不斷根據學員回饋修訂教材,持續精進是永無止境過程。當天晚上他進行版本1.7修訂,足見對SPARK作品的熱愛。

image 1

現在的我,不再滿足於成為「會用圖卡的培訓師」,而要成為「理解人心、設計體驗、創造連結」的遊戲化教學家。這不只是職業技能升級,更是使命重新定義。

當你帶著這樣身份認同面對每個挑戰,連三號風球都變成成長路上見證者。

image 5

最後的彩蛋

image 14

Kelvin製作的Student Manual上寫有Name、Date、Mood。第一次在小冊子看到導師邀請寫下情緒狀態,這是多麼細味人生的設計!

當你開始注意這些細節,就會發現真正的專業不只在技術,更在對人心的深度關懷。

備註:
Kelvin老師不常在其他社交媒體。如果真係要找,只可以在LinkedIn。
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kelvin-fung-369ab231/


你準備好成為下一個「遊戲化教學專家」了嗎?

#SPARK圖卡 #培訓師成長 #遊戲化教學 #專業精進

Shar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