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突破固有性思維

如何突破固有性思維

每個人都有信念,信念影響行動。如果一些固有性思維,沒有好處,還一直存在生活裡,很易長期做成負面影響。 最近一次教學經歷,看似很難,更不是優差,起初很大抗拒,甚至打算推掉。幸好,自己相信可以解決,即時我暫時不可能,一直在尋找可能性,最終這個教學經驗,讓我好好的建立一次正面體驗。...
三個心理法則,化解演講恐懼

三個心理法則,化解演講恐懼

過去有研究顯示,公開演講可說是排第一位的恐懼項目。然而,怎樣克服呢?小時聽過面對鏡子照著讀講稿就會有好轉。有趣的是,真正要演講是面對人群,所以什麼深呼吸、照著唸等方式,其實作用性不大,真正影響的就是改變自己如何理解演講這回事,即「信念」本身。 我們都有帶著一些理解,去看一件事件。例如:過去演講時,沒有人理你、有人玩手機、你講的笑話不好笑,甚至你曾經準備多時,卻一時不記得,而忘記。筆者曾經曾參加過多次演講,在台上三分鐘,可能要三十小時的準備。「埋門一腳」,而忘記或緊張而有失表現,真是可惜。...
利用物件提示,讓要做的事更易行動

利用物件提示,讓要做的事更易行動

有沒有想過,讓要做的事更易行動。這一集Podcast分享的就是,我透過刻意的環境佈局、時間、行為,讓自己更易起動要做的事。 當中建立成功的心得有幾個。1.從簡單著手,不要將困難的部分放在最前。2.可以刻意設計包含不同元素,如學習、運動,有趣味的項目,甚至飲食,這就有新鮮感。3. 不要一次過做太多項目,讓自己有成功感,再增加時間或項目。習慣了再增加。4. 每一階段,都可能有需要的項目,適時檢討為何不能成功。5.最好找一些沒有人干擾的時段進行,如早上或晚上,筆者偏向早上,因除了沒干擾,也因為精力較佳。...
善用環境佈局,讓生活更有意義

善用環境佈局,讓生活更有意義

生活有很多事情,其實有超過六成都是和習慣有關。例如,你早晨和吃類似的東西,晚上可能會玩一玩手機先睡覺,會看類似的電視節目或書,甚至做運動。如果沒有這些習慣,都很難突然之間發生。如果你能善用環境佈局,就能讓一些「想要的」行為易於產生。讓我分享一個拍車例子,半小時的行為可以善用習慣行為,變得如此有意義。   拍車如何變得有意義...
放下反抗,自我優化

放下反抗,自我優化

影響行動力其中一個重要阻力,就是反抗Reactance 。明知是好的行為,有些人就是不願做。例如:做運動有益身體好,看書能增進知識。早睡早起,精神好。早點戒煙,減少肺癌可能性等。這些明明是好事,卻因為個人信念或”硬頸”而不肯改變。 筆者生命裡遇上很多人,包括自己也有這種反抗狀況。結果,與其說教、講道理,其實只會浪費時間。重點就是要說服自己或者讓自己有所覺悟,才有機會去改變。當中有幾個方向: 迫切性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