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月東京奧運開幕,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觀看,可能你也為中國及香港健兒打氣加油。當我們觀賞比賽時,也不期然被運動員那份專注和投入所感染,深受感動。在不少訪問中,運動員都分享到他們能全程投入於比賽時,就能有最佳的發揮。近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相信是香港運動員-何詩蓓,為香港史上一屆奧運取得兩面銀牌。她獲獎後,帶出比賽的至勝關鍵:「80%心態,20% 練習」。這一句,我曾經在培訓時也多次引用,由世界級的運動員說出,更有說服力。

1xT36Pyfd6AXZYmbTgcTVwNujbu1vquo3s975d7Pe U
香港現場看比賽的氣氛

類似態度決定一切的場景,就是中國的第一金,楊倩。當時我正好觀看,還以為電視機壞了,因為槍手門往往動作都很慢。主持說了一句:「不要以為是慢動作,這是他們處理射擊時的速度。」其實,我倒覺得是定鏡。最後,楊倩的對手俄羅斯選手,因最後緊張,失準落敗。她卻穩定地發揮高水平,而贏得比賽金牌。

image 1
楊倩最後射擊的狀態。

極度忘我

這種專注投入於當下的狀態,心理學稱之為「心流 Flow」,在港澳地區,我卻喜歡解釋為:忘我投入。當進入這個狀態時,運動員會全程投入於當下,有一份充實而愉悅的感覺。相比起沐浴在獎項的榮耀當中,這份心流的感受來得更充實和滿足。

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驗過這種狀態。例如你在投入喜歡或擅長的活動時,不期然有份充實而愉悅的感覺。這種狀態,又正正不在刻意的準備下產生。通常都是不去計算輸贏、利益下,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心喜歡。我自己常在繪畫、跑步、和家人交流時會自然地產生 。當然,我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的事,身心溶入當中,一切又是何其自然。縱然我們並不能刻意進入這種忘我狀態。但很多時越強求,反而越難投入其中。

當我在帶領培訓時,若然培訓效果很好,很多時都不是我有沒有準備下產生,而是自己是否太在意當時的結果。即使有些環節做得不好,若我能快速放下,繼續認真去做餘下的部分,愈輕鬆去面對時,效果往往讓我驚喜。我最記得有一次,一連參加兩個演講比賽,一個是備稿項目,另一項是即興演講(即預先不知道題目),結果,只有後者得到獎牌。評判當時都說,我當時的反應很自然又流暢。有趣的是,備稿的項目,我卻花了三星期準備,卻得不到好效果,自我回饋後,是因為我太著重得失,而緊張所以表演失準。這正正讓我知道,認真做一件事是好,但輕鬆自若的心態,反而是臨場致勝的關鍵。

身心合一

以下的一段對談,正正分享出這份玄妙之處。這是節錄自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「箭藝與禪心 (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)」。書中分享一位德國哲學家  Eugen Herrigel 。他到過日本,通過弓道悟禪的經歷。弓道老師循循善誘,指導 Eugen Herrigel 放開對外在目標 的執念,指向內心修行的大道,修習當下真心。 Eugen Herrigel 花了數年與內心角力,終於放下內心的顧慮和爭扎。

image 2

其中一段很有意思:

他說道:「是拉了弓,或者是弓拉了我到最高張力狀態?是射中了目標,或者目標射中了我?這個用肉眼來看是心靈的,用心眼來看則是肉體的?或者兩者皆是?弓、箭、目標與自我,全都融合在一起,我再也無法把它們分開,也不需要把它們分開。因為當我一拿起弓來射時,一切就變得如此清楚直接,如此荒唐的單純⋯⋯」

「現在,」師父插嘴道,「弓弦終於把你切穿了。」

當我們越強行要射中目標,越強行達到某些境界,反而漸行漸遠。就如運動員越執著於獎牌,就越難進入心流的狀態,發揮水準。其實在修習靜觀時也時會發生。我們慣以不同的指標去審視自己是否做到,如是否放鬆,是否愉悅,與之前的修習經驗比較等。但越期望放鬆,就越感煩燥。

想了解「心流」的文章還有:
如何做到 “Flow “?
Yes, We can!

訂閱
精要人生:電子報
(職場、關係、健康三大主題)

We don’t spam!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.

Share This